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GR7715EENG4515 |
公元1893年,馮玉祥參加了淮軍,由于年齡太小,并未入伍服役,只是每月點名關餉時,才去連隊應點而已。馮玉祥體格強健,發育較早,到了光緒二十年(1895年)他14歲時,已經比周圍的人個頭高了,于是他就正式下連當兵了。 馮玉祥初到連隊,由于他個大,嗓門高,聲音宏亮,連隊出操時,就被指派為喊操員,小小年紀就成了連隊特殊一兵。馮玉祥為了當個好兵,一有空就練瞄準,剛開始雙手舉槍,后來練單手舉槍,最后槍上還要掛上一支槍,如此苦練多年,馮玉祥的射擊技術突飛猛進,幾乎達到百發百中,被大家譽為神槍手。 馮玉祥當兵前,只念過一年零三個月的私塾,當兵后才感到讀書少的難處。于是就想學文化。恰巧他的同班(那時叫棚)弟兄尤鶴亭,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喜歡看《三國演義》、《列國志》、《聊齋志異》。每天操課之余,馮玉祥就請尤鶴亭教他看書識字。尤鶴亭也不推辭,很樂意這樣做,教馮玉祥識字很認真。所以,馮玉祥識字水平有很大提高。那時候部隊的風氣,并不提倡士兵學文化。馮玉祥這樣做,就顯得和別人格格不入,于是別人就諷刺他有野心,想當官,是個官迷。他的班長叫邢德勝,是個兵油子,看見馮玉祥學文化就來氣,罵他是六根指頭撓癢,多一道子,想當官入了迷。他當面譏笑說,我當了八年的老總,還沒當上官,像你這樣肉頭肉腦,你要是當了官,我就下外國去。 那時候,馮玉祥是個新兵蛋子,為人低調,看上去憨厚老實,沉默寡言,逆來順受,不與人爭。班長邢德勝這樣損他,他不還嘴,也不惱。同班弟兄墻倒眾人推,見班長損他,就以為他軟弱可欺,就捏他的軟。吃面條的時候別人搶先把稠的撈完,等到馮玉祥去盛飯時,就剩稀湯了,馮玉祥也不敢發作。 后來班里有一個叫李建堂的,調皮搗蛋,處處和馮玉祥作對。馮玉祥看書時,李建堂就在一旁彈弦子,哼小曲。馮玉祥書看不下去了,就趴在桌子上寫字。李建堂見了,也趴在桌子上使勁搖晃。馮玉祥氣不過,就質問李建堂說,我看書你在一邊彈弦子唱曲,我寫字,你又搖晃桌子,這是何苦呢? 李建堂滿不在乎,你念你的書,我彈我的弦子,這是個人的自由,誰也管不了。桌子是公家的,許你寫字,難道不許我搖晃。見李建堂故意搗亂,蠻不講理,也不好再說什么,就惹不起,躲得起,以后學文化的時候,就躲李建堂遠遠的。 盡管有李建堂這樣的人對馮玉祥諷刺打擊,百般刁難,但動搖不了馮玉祥學文化的決心,他仍然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念書識字,堅持讀完了一部《鋼鑒易和靈》,連《三國演義》、《列國演義》、《水滸傳》這樣的書,他也能看的懂了。 后來馮玉祥飛黃騰達當上了陸軍檢閱使,統領一方軍馬,成了軍政大員。但他對于當年給他使絆子的人,并沒有打擊報復,而是心存感激,他經常對身邊人說,我之所以有一點文化水平,多虧李建堂這些人對我的逼迫,要不然我也不會那樣的用心學習,環境條件越是不利,越是使人迫求進步,所以,我應當感激李建堂這些對我使絆子的人。 李建堂因為吊兒郎當,不求進取,在部隊混得不好,早早就退伍還鄉了。馮上當了陸軍檢閱使后,李建堂不敢去見馮,生怕挨整,提心吊膽。馮知道后,就派人把他請到南苑,同吃同住幾個月,李建堂高低要回家,馮玉祥就送他幾百塊大洋。 那個班長邢德勝,生活窮困,潦倒不堪。馮玉祥不念心惡,量才錄用,讓他當了馬號頭,管理司令部的戰馬,一下子成了有頭有臉的人。馮玉祥以德報怨,寬容大度的胸懷,一度被人傳為佳話。 感謝生活中對你使絆子的人,是因為他們促使你有繼續奮斗的決心,增強了你應對挫折的勇氣。在現實生活冤冤相報的事比比皆是,一語不合,就拳腳相向,一點是非不同就記上幾輩子的仇,必欲除之而后快。我們的新舊媒體又在一股腦兒宣傳仇恨教育,手里有點權力和機會就要打擊報復意見和自己相左的人,誰敢和自己作對,就要整得你幾輩子不得翻身。 馮玉祥先生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寬容那些絆倒自己的人,以德報怨,幫助那些曾經仿害過自己的人,這需要多么寬廣的胸懷呀。 一個人只有具備這樣的胸懷,才能享受人生最完美的價值和韻味。 讓我們感謝那些曾經絆倒過你的人吧。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植物與時代的關系,我們從郁金香、君子蘭的際遇上可以發現,植物與意識形態的關系,從向日葵、芒果的運命上亦可發現,但對植物們自己來講,它們還是一樣的春華秋實,一時寵辱并不會導致遺傳學意義的改變。 有些花草,卻千年等不到一回大紅大紫,但也因此得以保其本心,比如牽牛花。 這就要說起1974年到1975年間,兩位老者留下來的一篇佳話。 俞平伯、葉圣陶,京城碩儒也,彼時一個七十四歲,一個八十歲。北京太大,行動又不便,兩人魚雁往還不斷,論學之外,還互贈牽牛良種。種子有這樣幾個來源:鄰家樓下的,美國的,上海友人贈予的。他們于隆冬便張羅來年如何播種,夏天則描述牽牛的生長狀態、開花顏色,討論如何收種子。 “種子一顆下種之后,越七日而萌發,至今兩周,子葉而外長三葉,似不壞,然知其必能開花。”(俞平伯) “弟處牽牛僅有兩種,一為紫色細白邊花,一為粉色,花幅大而致有褶皺之花。后者今已開花。”(葉圣陶) “牽牛著花,紫色,每晨可開約十廿朵。在樓廊上立一竹竿,繽紛繁麗似一花幢,頗可觀。”(俞平伯) “承貺美國之牽牛花種子,謝謝。明年將試種之。此雜于美國玉米中,當是野生之種。而我輩所種者,其為家生種子已不知其幾何代,累經人為選擇,故色彩紛繁而花朵頗大。”(葉圣陶) 無論南北方,城市鄉間,牽牛實在是再普通不過的花朵,兩個老人于一個荒誕年代如此悠然地談論“花經”,這是何等悲欣交集的一幕。他們的牽牛花書簡,后來收在《暮年上娛》一書中。此種雅事,今已為絕響。 我也養了幾年的牽牛,三種顏色,分別得自劍河路某小區之電線桿下、美麗園公寓對面之墻垣、鄰居門口。顏色為深紫、淺粉、淡藍。今年又于鎮寧路覓得種子若干,其時枝蔓盡枯,只能明年夏天方可知花色。 俞家有一種牽牛,種子來自梅蘭芳故宅,一位上海友人送了若干,均被同好討去。梅氏養牽牛花事,《舞臺生活四十年》里面有一專節,所記甚詳,旨趣遠勝文人。據云,他的養牽牛花,是受了齊如山的影響,最多時養了幾百盆。梅說,這花不是懶惰的人所能養的,“起晚了,你是永遠看不到好花的。”他從觀察花的濃淡漸變,學會了搭配顏色,培養了自己的審美觀念。一代紅伶,常年晨起練功,牽牛繽紛,舞姿曼妙,想著就覺得美。 一邊開花,一邊結籽,牽牛不倦。很少有人留意,它的花苞在夜間便漸漸膨脹。夏夜短暫,必須抓緊準備,才趕得及日出。一季之中,能為人見,三兩次而已,若遇了酷暑或陰霾,一日便是一生。 牽牛這種與時間的關系,為日本人所察,日本名其為“朝顏”,和歌與俳句中多有詠嘆。“吊桶已纏牽牛花,鄰家乞水去。”我喜歡這一首,不但將惜花之情寫得淋漓盡致,也點出牽牛在清晨時快速生長的習性。 葉圣陶早年有一篇短文《牽牛花》,細致刻畫了藤蔓生長之迅速,“好努力的一夜功夫”,他有意不寫開花,那個誰都可以寫,只有種過牽牛的人,才會注意到牽牛沒有開花時的樣子。 他是個深度迷戀牽牛的老人,其狀堪比周瘦鵑迷紫羅蘭。除了俞平伯,他與博物學家賈祖璋也進行了牽牛花種子交換。他把從俞氏那里得到梅家種子的事告訴賈祖璋,賈翁得知,興奮極了,他因此翻了不少關于牽牛的材料,最后說,栽培的牽牛當來自于日本,“可惜還沒見到過任何史料”。 我曾買過一幅日本水墨畫,這畫上,光頭叟對著一叢牽牛,若有所思,上面那篇良寬禪師的詩,只辨出“朝顏”二字,余皆不識。 卻說俞葉兩翁得了梅家種子,種了之后,并無驚喜。但當年卻不同,齊翁白石是梅宅賞花常客,嘗有詩記:“百本牽牛花碗大,三年無夢到梅家。”我的觀察,牽牛養數年后,種子也會退化,梅家蘆草園之種過了數十年,也未必佳。如今,這些“牽牛粉”均成古人,他們種的牽牛也絕跡了吧。 但牽牛花是不會成為瀕危物種的,它每個果球中有五六粒種子,一株總有上百粒不止。承前輩胡子林相告,其子可食。我查了《花鏡》,上面說“采嫩實鹽焯或蜜浸,可供茶食”,于是今年就格外收了不少。 >>>更多美文:美文閱讀
夏日隨想 文/弗羅維 這是一個炎熱的無法產生回憶的夏天!覆蓋一整個夏天的熱浪用高度和長度肆意的展現他的憤怒,作為對過去幾個年度里被春天長期壓制的瘋狂報復。但是,秋天并不理解夏天的憤怒,突然而至的涼爽,讓人們因為對于春天的懷念以及對這個夏天的厭惡,而將這個悄悄擠進來的秋天的一天當成了春天,用關掉空調來到戶外作為告別炎熱的儀式,盡情享受這秋日的清涼,并以此顯示出對于夏天的無情嘲諷,盡管一只蟬用不知疲倦的叫聲提醒著夏天還沒有離去。 我于這清涼的午后時光,也端出一把椅子,坐到了院子中間的林蔭之下。這個院子曾經是一所小學的校園,早已棄置不用。園中殘破的道路,緊鎖的教室門,以反方向生長表達叛逆的樹枝,隨處堆放卻在無意中顯出深意的磚塊,以及優雅的毫無緊張感的正在找食的雞,都在訴說著如今的荒蕪。關于這雞,似乎早已忘記曾經被頑皮的學生們追逐的無處藏身時的緊張感,悠閑的低著頭,不時在地里啄兩下,吃下了我從兒童時代到今天一直希望能夠看見的神奇的蟲子,這蟲子因為我沒有信仰的緣故,始終不讓我看到。 只有校園里的旗桿,如今隱藏在松樹的茂密的樹枝之中,筆直的指向天空,還頑強保持著當年的模樣(雖然如今已經被時間印上了黑色的外表),作為對曾經驕傲的證明。在那個時候,它驕傲的站在所有學生的面前,享受著所有人的目光,松樹則靜默的站在旁邊,對這發生的儀式不能理解,但仍然向旗桿投出了羨慕且崇敬的目光。這目光如同一位陪同孩子學琴的母親,夢想著能在舞臺下觀看兒子在舞臺上彈出最美妙的音樂。這一天終于到來,她坐在舞臺下,與所有觀眾一起,即使她并不能理解其他人鼓掌的理由,仍然站起來拼命鼓掌,并表達出最最真誠的喜悅。 下午四點的陽光依然明媚,將天空染成碧藍。我坐在園中的樹蔭之下,對著陽光的方向,透過樹林的空隙看到陽光射出的斑駁的光影。這光影將樹木的輪廓印上了藍色的背景,并給構樹的葉子鑲上了金黃色的邊。陽光也透過樹木在路面上投下了無數的小圓點,這些圓點形狀各異,在樹與風的共同努力下快速的變換著形狀,仿佛在玩智力拼圖游戲,用多到眼睛無法把握的圖案啟發著善于聯想的頭腦,一位漫畫家在游戲中受到了啟發,畫出了無語倫比的佳作。漸漸的,太陽開始對這個游戲感到厭倦,盡管樹木在風的鼓動之下,依然熱烈的搖動著身體,于是圓形的小點開始了融合,越變越大,漸漸的出現了規則的方塊形狀,有長有短,不再過剩但仍然豐富。方塊繼續著變換,終于在陽光透過樹枝照到我的臉上,用七彩的金光向我溫柔的告別之后,全部變成了長條形狀,于是形狀不再變化,唯有長度在不斷增加。 這秋天的風似乎感受到了人們對它的贊美,不斷通過樹的搖擺和楊樹葉子的掌聲提醒著它對于贊美的喜愛。在這所有的樹木中,楊樹應該是風的最忠實的信徒,每次風的到來都是最早通過楊過的葉子將消息帶到人們的耳中,然后是椿樹和松樹的聲音。院子外的榆樹也熱愛熱鬧,在風到來的時候拼命的搖動著身體,但它笨拙的身體和過于小巧的葉子卻無法發出聲音,最終只得放棄。唯一沒有對風的到來感到興奮的是松樹。這松樹靜靜的站在院子正中的花壇中,樹干上的樹枝平行的向各個方向伸出,用肥胖的身軀注視著身邊的樹木,猶如一名嚴肅的訓導主任,努力用威嚴維持著校園的秩序。 終于,風在一群狂歡的信徒中發現了這個異教徒,于是所有的興奮都被憤怒掩蓋,就用更猛烈的風吹向了松樹。松樹努力維持著他的尊嚴,將這種維持作為他堅定信仰的證明;但是,松樹頂的樹枝卻隨風擺動了起來,引來了其他樹木大聲的嘲笑。這就像訓導主任在檢查學生頭發時,一陣風吹亂了他的頭發,碰巧成為了潮流的發型,引起了學生們的哄笑。 圍繞這松樹的有幾棵側柏,它們過于整齊的形狀還透露出曾經得到的特殊的呵護。但是,在校園被遺棄之后,自由成為了樹林里唯一的信仰,并在風到來之后達到了狂歡的頂點;而側柏曾經井井有條的生活這時卻成為了它的障礙,只能落寞的圍在松樹的周圍,徒勞的尋找被呵護的最后的希望。有幾次,側柏因為對松樹的失望,想要投入風的陣營;但是,它過于整齊的身體,既無法搖動也無法發出任何聲音,根本不能引起風的注意,只能心猿意馬的繼續回到松樹的周圍。 太陽終于要落下了,仍然用紅與黃的色彩在西邊的天際線上展現出最后的溫柔,一架飛機用尾翼將天空分成了兩半。我在樹蔭下讀到一首贊美夕陽的詩。 夏日蒲扇拂清涼 文/陳樹慶 傍晚,居住的小區突然停電,空調風扇都不能用了,房間里頓時悶熱難耐,像在一個蒸籠里一樣,在房間里寫作業的兒子吵嚷著太熱。客廳里母親對我說:“要是家中有把蒲扇就好了,可以扇扇,比這空調風扇要涼快好多了,還不費電。”瞬間想起,離開鄉村來到城市居住,客廳里安裝了空調,房間里裝有風扇,蒲扇已經好多年沒有使用了,也不曾購買過。在鄉下居住時,夏天避暑,沒有空調和風扇,夏天一到,母親都會到集市購買幾把蒲扇,一人持一把,上下左右搖動間,那自然然的風,搖干了灼灼熱汗,搖來了徐徐清風,搖散了嗡嗡的蚊蟲,更是搖落了炎炎夏日,讓人涼爽愜意。 居住的鄉村,都是平房瓦舍,如棋子般散落在一起緊湊而和諧,經過一天太陽直曬加之空氣濕度大,屋子里悶熱異常待不住人,只要不是陰天下雨,等不到斜陽西墜,圓潤的新月輕靈地爬上柳樹梢,早早吃過晚飯的左鄰右舍,便拿出自己用玉米皮編織的草墊或馬扎,來到道路兩旁的樹下歇息納涼,隨手不忘帶上一把蒲扇。三五成群的鄰居湊到一塊,談著鄉鄰的趣事,合計著一年的生計,莊稼時令,蟲害肥料,各路的小道消息在這里交流匯集,年老的說一段陳年往事,年輕的吹一些傳奇傳聞,有古有今。孩子們則三五一伙,或是捉迷藏,或是玩“打仗”,顯得天真快樂。在這樣的夏夜,清風徐徐而來、彌漫著清新泥土氣息和蔬菜瓜果清香氣息飄來,多了一份恬靜與愜意。在享受恬靜與愜意的同時,不速之客也隨之而來,圍著你不張嘴咬上你一口不撤離,鄉村的蚊子特別地野,特別多。每當受到蚊子騷擾時,蒲扇的另一個功能,預防蚊蟲就突出出來了,鄉親們自然順手拿起蒲扇去拍打,手中的蒲扇如蝶翅一般四下翻飛,時不時會聽到“啪、啪”幾聲,蒲扇或拍在小腿肚子上或拍在光著的脊梁背上,蚊子則嚶嚶嗡嗡地倉皇逃竄,來不及逃竄的則會喪命于蒲扇之下。所以說蒲扇在充當鄉親們納涼工具的同時,還充當蚊蟲拍,每到夏季三伏天,家家戶戶都離不開蒲扇,蒲扇雖材質各異,式樣繁多。但鄉親們喜歡取材蒲葵做成的蒲扇,硬柄硬身,中實邊虛,沒有現代化各種扇子的精美、文雅,卻擁有鄉村一樣的淳樸本色,散發出泥土一樣的馨香和花草樹木的芬芳。如今,隨著風扇、空調的普及,蒲扇作為一個年代的產物退出了它的歷史舞臺,但母親輕搖蒲扇的情形,扇面上扇出的童真的夢,伴著蛙鳴稻香,閃爍在我的腦海…… 每年天氣剛一轉熱,母親便將不知道用了多少年,手柄磨得光滑溜圓的蒲扇找出來,如有破損,便用細長的花布條密密地縫實,上面綴有細密的針腳。吃過晚飯,母親將涼席在道路的柳樹下拉開,坐在涼席上與鄉鄰閑聊著,我與同伴們一起捉迷藏,玩得滿頭大汗,每當我玩累后,就躺在涼席上面,母親一邊緩慢而有節奏地搖著蒲扇,拍打著試圖叮咬我的蚊子,一邊與鄉鄰閑聊著。躺在涼席上,月光透過婆娑的樹枝葉,投下斑駁的光影灑落在我的身上,我看著夜空中繁星調皮地眨著眼睛,不遠處四處飛舞的熒火蟲,聽著蟋蟀在草叢中盡情歡唱,伴著母親的蒲扇的搖拍下,一會我就進入了夢香。當第二天醒來時,已經在床上。問母親是怎樣將我弄回的家,母親抿嘴一笑,抬回來的。天轉涼,母親就把蒲扇收好,天轉熱時就再拿出來用。 現在我已移居城市,知道蒲扇在鄉村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在一些老輩人的記憶里,也已經漸漸遠去。“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的意境也已跟著歲月遠去,這樣的景,再無處可尋,無聲無息間溜走了。蒲扇搖出的溫情、溫馨歲月,成為一道永恒的風景,在我的腦海中歷久彌香著。 夏日心語 文/李瑞華 難忘在駐村的日日夜夜里我讀到的夏日陽光。 晨曦初露的時候,我便早早起來,走出戶外,看那欲出的朝陽。一天的希望就從渴望的目光中蕩起。 一樣的紅日,給人不一樣的光芒。滿天的霞光,鋪滿我激動的心房。我知道這是一個好心情的日子,我知道這一天中會給我留下無盡的向往。 昨日的酷熱已在夜間沉淀的清新里漸漸冷卻下來,早晨的空氣清爽而愜意,順順滑滑的,沁潤著你的肌膚。每一天我都要站在村口迎接朝陽,這似乎成了我生活的一種習慣。 風輕云淡,陽光明媚。我透過樹葉的縫隙看朝陽斜射過來,那早晨的空氣氤氳著就直直地射下來,形成一道乳白色的光暈。沒有任何的遮擋能讓陽光折射,也沒有一絲的披掛而讓光芒受阻。暖融融的陽光撫慰著細膩的感知滲進渴望的心間。 沐浴陽光,親吻大地,擁抱自然,是生命的渴望,是生活的企盼。 為什么我的眼里含著淚水,是陽光給我的感動,是感動中心的燦爛。 郁郁蔥蔥的莊稼綠色著整個夏天。村北有條大渠,潺潺的清水緩緩向東流去,岸邊不乏那些鄉間的花草,還有搖曳多姿的丁香,晨曦里淺粉色的丁香花悄無聲息的盡情吐放。一片綠意中是一簇簇盛開的笑臉,一排婀娜款款舞動中飄著沁人心脾的清香。渠里的魚兒留戀不肯順水嘻戲,鳥兒醉了立在枝頭舞動翅膀,路上的游人住足摒氣凝神,遛噠的小狗也把鼻子貼在了花瓣上……丁香花開添春色,丁香花開香滿園。晨曦里這春色飄香中一派生機盎然。 花香、鳥鳴、樹搖、風歌、云舞、陽光。見證相擁,凝視相吻,人間真愛,嘆為觀奇。 靜,讓我聽到了天籟般的鳥鳴。靜,讓我感受到了萬物的魂靈。靜,讓我撫摸著了可愛的生命。溫情的渠水載著我的思念奔向遠方,遠方有我心中的太陽。我不忍離去,默默的與小草相伴,目光凝視著那希望的東方。不在左顧右盼,不在心惺搖擺,那一束的情懷,是我永遠的等待。 我渴望心靜神安。沒有煩惱的心靜,沒有負載的神安,不必花天酒地,也不要奢侈豪華,不被事事纏繞,更不讓情所困惑,只求平平淡淡的每一天,真真切切的每一個時辰。平淡中給我心靜,真切中讓我神安,在心靜神安中體會生活的幸福,在幸福中完成我的人生。 心靜,就要拋棄物欲所求,坦然的面對生活的給予;神安,就不能事事而爭,該以佛善之心面對人生諸事。物欲所求乃身外之事,心靜神安才是一生所求。心靜神安的生活才是我們人生的幸福。 早安,清晨! 夏日中的一股清風 文/楊嘉琪 我有一個從小看著我長大的阿姨,我跟她的感情很好,她就像我的半個媽媽。她有一頭長發,還有留海;有一雙閃閃發亮的眼睛,像是夜空中的一顆星星;有一個不算高的鼻梁,一個大小適中的嘴巴,喜歡穿休閑裝,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她溫柔可親,對每個人都是一樣,哪怕是陌生人,只要是誰有困難,她總會伸出援手。有一件事情,它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讓我時刻記得要樂于助人。 記得那是夏天,太陽像火一般烘烤著大地,整個世界都是炎熱的,就連吹過來的風也不放過。這時,我正全神貫注地看著電視,轉眼看見一個20來歲的女孩暈倒在路邊,因為我不認識,我也沒怎么理。我猜阿姨也看見了,只見阿姨馬上拿了一瓶礦泉水,三步并作兩步地走到那個女孩身邊,阿姨把她扶到陰涼的地方,然后把水的瓶蓋打開,給她喝了點水,還叫我拿一條毛巾過去。阿姨的話像命令一樣,我馬上把毛巾拿給阿姨。阿姨接過毛巾,用水濕了濕這條毛巾,給女孩抹了抹臉,不久,那位女孩醒了,看見阿姨,就馬上向阿姨道謝,在她離開之前,阿姨還叫她路上小心,說完,還拿了一把傘和她剛剛喝剩下的水給她,女孩又連忙道謝,之后離開了。我的心像是打翻了五味瓶。 我問阿姨:“阿姨,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是陌生人,為什么要幫她?難道就不怕她是詐騙的嗎?”阿姨的臉頓時變得嚴肅起來,說:“你不應該這么想,如果是真的呢?她就倒在那里,又沒有人幫忙,你想,要是沒有一個人幫她,那她豈不是就會死在那。那如果倒在那的是你呢?你會怎么想?”阿姨說完,我的臉頓時變成了紅蘋果,不由得感到羞愧。 正是因為這件事,我感受到了阿姨的善良,阿姨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要懂得樂于助人,不能因為是不認識的人就拒絕給予幫助,如果每個人都不互相幫助,那么,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冷酷無情,沒有一點兒溫暖。我們也不能因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能因為好事小就不去做。切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夏日禮贊 文/宛皖 夏日的鳥鳴、蟬鳴和蛙鳴是夏日最最質樸的音樂。而夏日不約而至的一場暴雨更是一首好聽的夏日贊歌。在夏日,相對于傾聽鳥鳴、蟬鳴和蛙鳴我更喜歡聽雨。風聲雨聲讀書聲才是夏日里最優雅的樂章,而聲聲入耳的一場酣暢淋漓的暴雨更是最優美的一首夏日贊歌。也因此我才醉心于這一首熱烈的夏日贊歌。 夏日的清晨,我還迷迷糊糊地處于半夢半醒的狀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昨夜的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入侵了我的夢,也驚醒了我的夢。在夢境里,我手捧一卷書,細細閱讀和品味。在窗外的斜風細雨里,我一邊傾聽雨打芭蕉的聲音一邊感受字里行間的曲折與唯美。首先是風聲大起,窗外的樹,在風中翩翩起舞。風兒吹過窗欞,紗窗在風中瑟瑟發抖,這是夏日贊歌優美的序曲。然后聽見“啪嗒啪嗒”的聲音,這才是夏日贊歌的優雅華章。暴雨就這樣倏忽而至,帶著沒有商量余地的執拗,席卷而來,籠罩了整個世界。 院落里干脆利落的雨聲,打破了它原有的寧靜祥和。那是來自天庭的問候吧!帶著玉皇大帝的殷切希望,世界一下熱鬧起來。雨點化身成為一位音樂大師,譜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夏日贊歌。你仔細聽,夏日贊歌里有時流露出古琴的遲澀,有時候流露出古箏的流暢,有時候如二胡般凄涼哀婉,有時候如揚琴般靈動飄逸。夏雨像一位嫻靜的樂手,從容不迫地演奏出令人心醉神迷的音樂。帶著蓄積已久的力量,敲打在它可以觸及的世間萬物上。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起來,讓我們感受雨點的激情和創造力。 雨點落在水面的荷葉上,就與荷葉一起演奏荷韻;雨點落在花瓣上,就與花瓣一起演奏花魂;雨點落在屋頂的瓦片上,就與瓦片一起演奏一場與心上人一起躲雨的愛情故事;雨點落在泥土上,就與泥土一起演奏泥魄。 在這個濕漉漉的世界,想象著雨點滴落、飛濺。一滴雨水帶著惆悵落下來,又帶著愉悅的心情分享著飛濺起來。洗涮了空氣也洗涮了世界,讓空氣帶著雨水的洗禮,也洗刷和充盈著我們的心靈。帶走夏日的悶熱與嘈雜,帶來細雨的清新與朦朧。 整個世界都在與夏雨進行著一場對話。夏雨對小草說:“你想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嗎?請接受我的歷練吧!”夏雨對花朵說:“你想擁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嗎?請接受我的洗禮吧!”夏雨對村莊說:“你想擁有水墨畫的意境嗎?請接受我的籠罩吧!”夏雨對大海說:“你想變得越來越廣闊嗎?請接受我的一切吧!”夏雨對世界說:“你想變得越來越豐富嗎?請接受我的支持吧!” 夏雨是一首夏日贊歌。帶著浪漫的氣息和優雅的氣質,還世界一種純粹。讓我們在這一首夏日贊歌里體會歲月的滄桑巨變,人生的百折不撓。 夏日飛蓬入饌來 文/王小慧 陣陣蛙鳴聲中,夏日從容地穿過姹紫嫣紅的春天,降臨山川原野。 這個時節,當是采食飛蓬的最好時間。 蓬,是蓬草,因其體輕根淺,秋后植株枯硬,遇風則斷、隨風而旋,故稱飛蓬。又名扎蓬蒿、刺蓬、豬毛菜等,在我們老家,還叫它刺不楞、榆酸酸,是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叢生于曠野、荒地、河谷、路旁、沙丘等地,莖自基部分枝,枝上生稚枝,密排細葉,葉如松針, 嫩芽可食,清新可口。 春天,樹林里、田地邊,飛蓬在各式野草中悄悄露頭,一開始莖葉細短地幾乎讓人覺察不到,如若再碰上干旱天氣,本就寥寥無幾的嫩莖有的就很快枯黃,僅剩的幾絲針葉也蔫蔫著無精打采。可一旦到了夏季,幾場透雨過后,它們便立即蓬勃起來,很快就長得綠瑩瑩、翠生生、密密麻麻、一叢一叢的了。 小時候,一到芒種季節,田疇里,到處都是辛勤勞作的身影,耕田的忙耕田,下種的忙下種,鋤草的忙鋤草,我們一群孩童,嘰嘰喳喳地聚攏在山間田邊,爭相采摘飛蓬那纖細的嫩芽。飛蓬莖脆根淺,極好采摘:淘氣的孩子往往等不及細細擇取它頂端的嫩葉,而是不分大小隨手一摟一拽,一大蓬連枝帶根的飛蓬就到手了,細心的孩子們則只挑揀其頂端的嫩莖葉進行采摘,隨著脆微的掰折聲,籃子里很快便堆起了青碧的小山,待得每個娃娃都采滿了自己的籃子,就會隨手把籃子往路邊一放,便盡情地在莽莽山林、層層梯田、離離野花、彎彎小河邊嬉鬧玩耍,直到收工的大人高一聲低一聲的呼喚聲起,這才各自拎籃回家…… 只是,我們是斷乎不會叫它飛蓬的,飛蓬這個詞太文學,也太憂傷。《詩經·衛風·伯兮》中: 伯兮朅(怯qiè)兮,邦之桀(杰jié)兮。 伯也執殳(殊shū),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誰適(迪dí)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搞gǎo)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宣xuān)草?言樹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妹mèi,又音悔huǐ)。 詩一開篇,便是一個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我的大哥英勇威猛,是邦國的英雄。我的大哥手執長殳,是君王的前鋒。“伯”本是兄弟間排行的老大,這里卻被女子用來稱呼丈夫,足以窺見其對丈夫的敬仰崇拜與疼惜依戀是何等的繾綣情深啊。 而后詩鋒急轉,描述了一種強烈的思念:自從你離家東征之后啊,我就日思夜念,頭發都亂如飛蓬了,也沒心思打理,并非是沒有膏沐去打理啊,而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又給誰看呢?我每時每刻都在盼著你能回來,結果卻一次一次的失望,就像盼著下雨卻一次次看到太陽又出來了一樣。我就是這樣的想著你啊,想得頭痛生病受傷,快要發瘋了一般。聽人說樹蔭下生長的忘憂草能夠消除思念的痛苦,可我佩戴了忘憂草,卻還是不能夠忘記你啊夫君,比起在孤獨寂寞的歲月中把你忘掉,我情愿就這樣想著你,甘心承受那思念的痛苦——“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讀來悱惻綿邈,惹人唏噓不已…… 女為悅己者容。在愛里,每一個女子都美如繁花、笑如堆錦。這美麗,不單單是嬌艷的容顏,更是愛意滋養之下難以掩飾的生命歡喜。而愛人一旦離開,她便發如飛蓬為君故,踟躇望斷歸來路,真真是柔情婉轉到極致了呀。 《詩經》之后,飛蓬便成了中國文學里身不由己、遷徙無常的象征。有三國時曹植的“風飄蓬飛,載離寒暑”、“轉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也有唐代的“飛蓬卷盡塞云寒”、“飛沙射面隨驚蓬”、“走馬蘭臺類轉蓬”、“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更有宋明時期“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客發頓驚秋信早,飛蓬落葉兩蕭蕭”、“漫托鹍弦傳恨意,云鬟日夕似飛蓬”“北風浩浩吹南極,飛蓬滿天堪嘆息”等句……無不是用飛蓬來吟哦各式漂泊愁苦。 當然,長在大自然里的飛蓬是再尋常不過的野草,采食的時候,任誰也不會從中體會到等愛的煎熬,也不會從中品出人間的愁苦。人們知道的只是它好采好吃,還不像其他的野菜般,明明采了滿滿一籃,可回家一擇一洗一焯水,往往就剩下可憐的一點點了,飛蓬采回家后基本不用再擇,僅清水淘洗干凈就可焯水過涼,且過水后并不顯少,口感還好,不澀不苦,也不用剁,直接就可拿來涼拌做湯拌餡燒餅,樣樣脆嫩滑爽、清香味美。只是無事亂翻書,才知道它的葉面上竟還藏了上古這么憂傷的愛情,藏了人生諸多蒼涼的況味。 醫書上說:飛蓬性涼味甘,有清熱利濕、平肝潛陽之功效,可用來治療眩暈、失眠、腸燥等癥,只是需要在開花期采收才管用。而我們采它,多是用來吃的。特別是近年來,食野之風漸行漸盛,連中國吃網都溫馨提示:飛蓬富含維生素與多種微量元素,其粗纖維含量更是韭菜、土豆等的數倍,食之可潤腸解毒、散瘀消腫,還可治療高血壓,且療效極好。如此一來,更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群走出城市、走向田園、走近野蔬…… 走筆默想間,恍如又置身故鄉山間,輕裝素履,且行且采,恬淡而又安然…… 夏日芳菲,流年雋永 文/史忠和 一片湛藍、湛藍的蒼穹,熱望的夏天已經翩然而至,萬里的空中只有幾朵云彩,整個天空猶如一頂碩大無篷的藍緞華蓋。太陽瞪著猩紅的眼,惡狠狠地看著大地,沒有一點微風,花不動,葉亦不顫。夏日鄉村,處處熱氣氤氳。 夏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噴薄而出,帶來了久違的熱浪,也帶來了夏的絢麗多姿。 夏日里的色彩是繽紛的,正是那流年里明媚爛漫的時光。你看,家居的小院子里,粉紅色的紫薇、玫瑰色的大麗花、白色的豆角花、黃色的黃瓜花、紫色的馬鈴薯花,一團團,一簇簇,帶著嬌羞,打著朵,那迷人的裊裊甜香,灑滿季節的青藤,淡淡的花香縈繞著我的心海,靜靜地熏染著生命角落里盛開的那一抹燦爛,不禁一直延伸到視野的盡頭。鄉村突然間被各色各樣的色彩所占據。蝴蝶、蜜蜂在花間翩翩飛舞,芬芳花香吸引著它們。 家居的左側有一片茂密的樹林,逼仄、冗長,帶著幾分靜謐。偶爾有幾聲鳥的鳴叫,仿佛一曲夏日的詠嘆。忽然,鳥兒斜刺里飛出,落在另一棵更為茂密的樹上,再一次歌唱夏日的美好。這綠樹,這叢蔭,可謂是納涼的好去處。于是我尋一處綠蔭,席地而坐,一瞬間,我感受到了些許清涼,躁動的心恢復了平靜。我聽到了風聲的呢喃,于寧靜中,感受到了夏日芳菲的美。滿山多是蔥蘢的松樹和柏樹,遮天蔽日,濃蔭氣爽,置身綠樹茂林之中,頓感神清氣爽,似有心靈凈化魂歸自然身輕步健飄飄欲仙的陶醉,遂發出“山不在高,有樹則靈”的感嘆。 雨是夏天的常客。原本還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飄來了一朵黑色的浮云,在你尚來不及定神的間隙,便迅速將整個碧空墨染。烏云一堆堆的,低低地壓著大地,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雨夾雜著電閃雷鳴,劈劈啪啪地抽打著鄉村的肌膚,暴雨猛烈的撞擊著泥土,像河流似的涌向了低處,不一會兒便溢滿了整條水溝,也溢到了門前來。屋檐上,瓦片隔開了一條條的裂縫,形成無數的細小的急流瀑布,垂直而下,落在地上,嗄嗄作響。瞬間地上一片“汪洋”,路邊雜亂的青草也垂下沉甸甸的草莖,散發著清香,落葉被沖得到處成堆,濕漉漉的躺在草叢之間。 好在這樣的雨并不長久,它們來得快,去得也急,往往在你還心生抱怨的時候,就嘎然而止了。大雨洗刷過后的鄉村,更顯纖塵不染。烏云散盡,天空便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澈而縹緲,空氣清新怡人。放眼遠望,彩虹突然架在了兩座山崗的坡頂上,如一位典雅的少女,安然寧靜,緘默不言,一身七彩的衣裳,顯得瑩瑩灼灼。 夜幕漸漸籠罩了村莊,偶爾看見晚歸的鳥兒凌空飛過。鄉村的夜空寧靜而高遠天空黑得誘人,星星像寶石鑲嵌在黑色綢緞上一樣。亮得璀燦。我坐在院中的櫻桃樹下,一粒粒的櫻桃酸甜可口,沁人心脾。有微風輕輕拂面而過,那份清涼,是久居城市的人們不曾享受過的。 我站在黝黑的夜色中,望見樹影里,一股濕潤的氣息飄蕩在溫暖的空氣中,仿佛那年情竇初開時的一場清新的夢,深深的吸引著我。 夏日里的鄉村不僅僅是一幅圖畫,也是一首詩,一首歌,一個美麗的童話。 >>>更多美文:好文章
1 說話容易,會說很難。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口無遮攔,容易傷人又傷己。 古人有云:“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溫和地與人溝通,常給人一種比穿上布帛還溫暖的感覺;但如果惡語傷人,那可比長矛利戟刺人的傷害還要嚴重。不知分寸的指責會打擊一個人的自信,而真誠的鼓勵和安慰則能促使人上進。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為身患小兒麻痹癥,右腳行動不便,這讓他非常自卑,成績也不好。他的老師知道他對讀書很感興趣,不但沒有指責他學習成績差,反而經常給予他安慰和鼓勵。 從此,他不再覺得自己是個笨小孩。通過不斷努力,他的人生也開始發生轉折,最后成為一名著名的作家。后來,他特意回到自己的小學,找到當時學校成績最差的孩子,語重心長地鼓勵道:“你是個好孩子,我以前也和你一樣,學習成績很差,不要灰心。” 語言,可以是冬日的暖陽,也可以是一把利劍。一句傷人的話能毀掉一個人,一句安慰的話卻可能會拯救一個人。在生活中,少指責,多安慰,不僅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甚至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很多時候,改變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2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我們每天都在說話,但是如果不懂得把握說話的分寸,就可能會在無意之中說出傷人的話而不自知。 讀者曉麗跟我說,自己剛剛和一個老朋友鬧僵了。曉麗因為之前生病需要口服激素,導致身材有點微胖。有一次,她在網上看中了一款衣服,很喜歡,便滿心歡喜地發給朋友問好不好看,誰料朋友沒頭沒腦地回道:“我說你啊,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材,這款衣服只適合那種又高又瘦的女孩子穿,你穿就算了吧,別丟人了。” 曉麗聽了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朋友見她一直沒回話,不以為意地補了一句:“我這個人,你知道的,說話性子直,開玩笑的,別放心上。”曉麗什么都沒回,直接和這位朋友斷了來往。 “人有短,切莫揭。”很多時候,一句沒有分寸的玩笑話,看起來無足輕重,實際上卻會掃人興、傷人心。 傷人的話就好比是釘在籬笆上的釘子,即使釘子被拔出來了,可是痕跡卻永遠都會在。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一句無心的話,會給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所以,與人交往時請記得少貶低、多贊美。 3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喜歡埋怨上天不公。殊不知,埋怨的話語就像病毒,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讓自己陷入自怨自艾之中。 古話有言:“憂則天下皆窄,怨則到處為仇。”與人交往,理應多點體諒,少點埋怨。 埋怨的話語,就像是鋒利的刀刃,傷人又傷己;體諒的話語,就像是夏日的清風,讓人身心舒暢。 埋怨,除了讓自己更加心煩,毫無用處。語言是有情緒的,一旦埋怨成為習慣,容易讓人越陷越深,總覺得事事不如意。 少埋怨,多體諒,凡事多換位思考,才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更多美文:經典美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