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7715EENG4515

小時候,家里窮,每到過年,才能吃上一頓白面飯,算是一年里最為奢侈的打牙祭,因此對窮人“過年”就是“過難”的滋味嘗得最多,也聽得最多。每次年節迫近的時候,父親總是蹲在老舊的門檻上一個勁抽劣質旱煙,母親總是倚在廚房門口仰天嘆氣。雙親愁啊!愁四個兒子的新衣服怎么來,愁三天“年”給他們吃什么,而且只能將這些“愁”往肚子里咽,不能吐出來,也不敢吐出來,吐出來怕人笑話,怕人憐憫。窮人可以缺衣少面,但應有個“富”志氣。這就是雙親當時面對“年”的一種心情,無奈而隱忍。 逐漸地,我家的生活好過起來了,過年時不但能穿上自己喜歡的新衣裳,還能美美地吃肉臊子點綴的酸湯長面、啃香噴噴的豬骨頭,因為麥子一年比一年豐收,家里也一年殺一頭不大不小的肥豬。那時候,我們隴右鄉村時興的“八大碗”確實解人饞啊!具體而言,“八大碗”由兩碗肥瘦搭配的豬肉、兩碗黃酥酥的油炸丸子、兩碗白嫩嫩的鮮豆腐、兩碗滑溜溜的洋芋粉條組成。碗是清一色白的大瓷碗,筷是清一色紅的木筷子。八只碗里漂滿油花花,八雙筷子應對八個座上客。起初,這只是家里來了貴客的最高待遇;后來,家里人也無拘無束地吃起來,成為年節里普遍的飯菜。長大成人的我,每每看著母親主做的“八大碗”、父親在一旁打下手時,雙親有條不紊、喜笑顏開的樣子,就知道,這時候的“年”,是另一種心情,富足而愜意。 如今,伴隨金狗迎春喜臨門,我已過不惑之年,母親離開人世也已10載有余。健在的父親跟兒孫們一起,享受的不僅是雞、鴨、魚、肉等豐裕的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健康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家堅持學知識、下象棋、玩撲克、掀牛九,堅持打太極、逛廟會、看電視、聽秦腔,老少爺們自由自在,自得其樂,自我陶醉,天然成趣,心曠神怡,把個“年”撐得光彩體面,此謂高境界,也實乃我們擁有的好心情。于是,進而感悟“年”,我的理解是,一年滿了,應該慶賀過去365天的成績,揣摩未來365天的發展。新老交替之間,一個叫新春的“年”,在時光的大舞臺上粉墨登場,將各種愉快的心情表演得淋漓盡致。過年,不再是以前的“過難”,而是歡天喜地地迎福、祈福。 臨近過年,張羅年事成了當務之急,購置各種各樣的年貨,盡管有些手忙腳亂,也是樂此不疲。在忙乎了幾天年事后,從大年三十開始,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就要分享酸的、甜的、香的,辣的等多味年事。酸的,比如酸湯水餃;甜的,比如飲料水果;香的,比如豬肉,羊肉和雞肉;辣的,比如檔次不等的白酒。于是,吃吃喝喝成了過年的盛事,吃的人吃得津津有味、痛快淋漓,喝的人喝得沸沸揚揚、高談闊論。 其實,過年不僅僅在于飲食文化的鼎盛和張揚,更在于我們每個人精神世界的亮堂和光明。從根本上來說,對耄耋老者,過年的快樂就是四世乃至五世同堂,十數個兒孫繞膝同樂,和被兒孫們爭相左扶右攙的孝道;對中年人,過年的舒心就是與家里的老老少少談心、交心,更好地增進團結,更好地一脈相承,更好地譜寫家族史;對青年人,過年的愜意就是集中時間打開電視看世界,集中精力通過網絡知風情,在大喜中趕潮流,于大樂間追時髦;對兒童,過年的驚喜就是點燃紅嘟嘟的鞭炮、噼噼啪啪炸響時用雙手緊捂著耳朵一蹦子跑遠的緊張,就是穿著花衣裳、新鞋子,揣著壓歲錢,眉飛色舞地顛出院門后的炫耀。 同過一個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各自所擁有的物質享受不同,其心靈世界的感受也各異。但是,過年決不是五花八門的物質憑借五官的簡單消耗,而是由此觸及到內心深處的情景反映。貼楹聯祝心中大喜,掛紅燈迎心中大福,飲美酒沁心中大愛,品佳肴解心中大饑,觀春晚賞心中大餐。朗朗天空,康泰大地,談笑風生正當時呵! 從某種意義上講,過年就是打開心靈世界、提升精神亮度的一把金鑰匙,既傳統又獨特更典型。那么,只有高高興興過年,營造一個隆重而熱烈的氛圍;只有認認真真過年,詮釋一個虔誠而恭敬的主題;只有甜甜美美過年,共享團圓情同嚼華夏根。 年啊,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心靈最大的享受! >>>更多美文:美文閱讀

清晨, 下雪了, 潔白的雪花漫天飄舞, 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落下。 寒風里, 我扯緊衣衫, 拍打著衣服上的雪花, 不想讓身體成為她最后的家。 大地上, 所有的一切, 都伸出熱情的臂膀, 敞開胸膛任雪花盡情地飄灑。 于是乎, 天地之間, 都披上了潔白的盛裝, 演繹著銀色世界唯美的童話。 只有我, 一個渺小的身軀, 站在雪地里,默默地注視, 感受著雪的純潔,天地的廣大。 假如我不曾拍打雪花, 假如我任由雪花落下, 我將融入這潔白的世界, 共享多彩多姿的美麗童話。 欣欣然 我輕輕地伸出雙手, 仰望著雪舞長天, 用身心盡情擁抱潔白的雪花…… >>>更多美文:現代詩歌

如果你的手機突然沒電關機了,你會不會如坐針氈,感覺很孤獨? 平常,為了避免孤獨,你會馬不停蹄地刷手機,瘋狂地發朋友圈,熱情地跟別人聊天。一旦沒有人理你,沒有人給你點贊,你便會坐立不安,只有得到回應,你才會踏實。你有沒有發現: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的很孤獨。 優秀的人顯得孤僻不合群,不是沒朋友,而是因為,嘈雜的人群不能讓他們感到幸福,反而會生出焦慮,降低對生活的滿意度。 多余的社交讓我們做出犧牲,但一個善于獨處的人,很少會做犧牲。所以,一個人的時候,可憐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全部的可憐之處,而一個有獨特思想的人會感受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贏在了不像別人,有些人卻輸在了不像自己。 在多數人的眼里,孤獨的人是可憐的。所以為了不孤獨,我們會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為了顯得不孤獨,只能拼命合群。 想起那句話,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我們馬不停蹄召集人聚會,是為了消磨孤獨,但最后得到的還是孤獨。 心理學有個松毛蟲實驗:如果你讓若干松毛蟲,在花盆邊緣首尾連成一圈,你就會發現,它們一只跟著一只往前爬,哪怕七天七夜都不停歇。 其實,花盆中間就有足以讓它們飽腹的松葉,但一味合群的松毛蟲們,卻沒有任何一只試圖改變路線。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們活在這世界上,最終還是要掌握與自己獨處的能力:理解孤獨、接受孤獨、享受孤獨。 學會獨處,是一個人最貴的奢侈品。 其實,享受孤獨,真的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因為,獨處的歲月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一個人的時候,你所有的舉動都是在寵幸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會有人打擾你,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顧忌任何人。 這樣的孤獨也是可貴的,因為你擁有真實的自我,也擁有了難得的自由。 有句話說:“孤獨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在孤獨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的與眾不同。” 有時候,拉開你和別人差距的,也許就是你獨處的時光。 林語堂說: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但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這才是孤獨,你那些所謂的孤獨不過是寂寞罷了。 看過一句話:“后來許多人問我一個人夜晚踟躕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卻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海洋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 是孤獨讓一個人出眾,而不是合群。所以,那些想摘星星的人,得明白,忍受孤獨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有句話說,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伶,孤獨者自足。 紅塵路上,生途淬凝為塵、風吹即散,人來人往,山水兩兩相忘,日月毫無瓜葛,淺笑輕顰,夢不過一場落花,不必記掛。 因為,我們終將要一個人,獨自行走,踏遍萬水千山。 愿你不畏狂風與烈酒,迎著風走,去留也自由。也愿你風雨兼程,不虧欠自己。 >>>更多美文:人生哲理

老家那地方石頭多,院子圍墻大多是用石頭壘的,院子大門是用木棍、樹枝做成的柵欄門,柵欄門上拴一只大鐵鈴鐺,有人來了推柵欄門,大鐵鈴鐺叮叮鐺鐺地響,主人便急忙迎岀來。鄉里鄉親左鄰右舍有事你幫我我幫你,閑了沒事串個門兒嘮嘮嗑兒,家常話扯成串兒。家家觀世音,人人菩薩心…… 陽春三月,清風徐徐吹進農家,像羽毛撣子輕輕柔柔地拂過臉頰,小院沐浴著春風,凍土漸漸消融,泛著清新的泥土香。庒稼人被撩得渾身酥酥地癢,誰還能閑得住? 祖祖輩輩以勤儉為本的莊稼人都會精打細算,把院內這一方小小的地盤經營得井井有條,紅紅火火、熱熱鬧鬧——該修豬圈的地方修豬圏,該搭雞舍的地方搭雞舍,剩下大塊些的地方做菜畦種各種蔬菜。一天三頓飯,家家的飯桌上頓頓都是翠嫩水靈的時鮮菜,而且花樣不斷變換。誰家院子白白地閑了或種了青菜卻蒔弄不好,該上肥時不上肥,該澆水時不澆水,人們就把嘴撇得像擰了個兒的勺子,蚩笑這家的爺兒們是懶漢,娘兒們是懶婆,不像過日子樣兒…… 農家院里既要種菜,還要養豬,養雞、鴨、鵝、兔。肥豬拱門,公雞打鳴,鵝、鴨咯兒嘎叫,顯得有生氣,那才是莊戶人家的日子。過去,老家人養雞、鵝、鴨,養豬養狗,老鄉俗“雞犬沒有圈”,大多是散養。新生的豬娃也要散養,“豬離母,四十五”(天),一個半月長到十五六斤才能岀欄。早晨起來,那些豬娃和雞鴨鵝,亂跑亂飛,滿院子撒歡兒,一片喧鬧。雞公雞婆們四處刨土覓食,豬娃們喜歡拱泥土,眨眼間,院子里一片狼藉……為了防止畜禽們糟蹋菜畦,家家都用樹枝或高粱秸桿兒在院里的小菜園周圍夾一圈兒籬笆柵子。既可護菜園,又可以讓長大的扁豆秧、黃瓜秧、南瓜秧沿著籬笆柵子高攀遠爬,通風透光,瓜、豆結得多。秧苗長到尺把高,多施肥、勤澆水,幾天的工夫,那秧兒就開始伸蔓兒,刷刷地往上長。那秧蔓兒沿著籬笆柵子左右盤旋地爬上去,瓜藤上長長的“須”兒一圈兒一圏兒地把籬笆柵子緊緊地纏住,與籬笆牢牢地成為一體,風兒刮不倒。秧苗兒水足肥足,用不了十天半月那濃綠的葉子就將籬笆柵子遮住,青蔥蔥的仿佛一道綠色屏障。再過幾天,那綠色屏障就變成了色彩斑斕的“花山”!金黃色的南瓜花、黃瓜花、淡紅色的或紫色的扁豆花兒、蕓豆花,一朵朵一串串,五彩繽紛,引來了蝶兒、蜂兒,歌舞蹁躚,嗡嗡嚶嚶,一片歡騰…… 花事繁忙,疲勞了蜂、蝶,疲勞了姹紫嫣紅……突然有一天,主人便驚訝地發現那一個個嫩瓜“崽兒”鉆岀濃綠的籬笆窺人,那扁豆、蕓豆秧下一串串豆角在微風吹拂下像魚兒似的搖頭擺尾…… 瓜兒和豆角越長越水靈,越長越胖,今天這邊摘了一籃子,明天那邊的又長胖了,三兩天摘一茬,自家吃不完就擔到集市上去賣些零用錢。 小院里瓜兒蔬菜瘋瘋地長,從春忙到夏,忙到秋風起樹葉落,籬笆被壓得彎了腰。漸漸地花兒老了,秧兒老了,籬笆也老了。只剩下老藤蔓上一個個老得發黃的南瓜裸露著,凸兀著圓圓的大肚子。主人把黃亮亮的大南瓜扭下來,抱回屋里放到柁梁上,留待冬季做窩瓜粥吃。那窩瓜粥可是莊稼人的美味,小米或者高粱米下鍋后,把切成小塊的南瓜放進去,再放上些豇豆或綠豆、紅小豆。“窩瓜粥”做熟了端上桌,又甜又香,色、香、味俱佳,全家人都吃得咯兒咯兒打飽嗝兒…… 大南瓜肚里的紅瓤包裹著鼓脹脹的窩瓜籽兒,那窩瓜籽兒可是好東西,曬干后炒熟了吃,那瓜仁的味道比葵花籽要香得多呢! 冬天夜長,鄉下人有串門兒的習慣,誰家夜里串門兒人多說明那家人緣好。北方農村家家常年睡土坯炕。農家脫土坯有兩種模子,一種是窄長方形的,分兩個斗,把泥巴裝進兩個泥斗拍均勻,再用泥板刮平,然后端起來往已平整好的地上一扣,一次脫兩塊坯。。這種坯稱小坯,用來碼炕墩。另一種是大坯模,用木板做成正方形框,先放在平坦的地上,然后用鐵鍬鏟合好的泥巴往大坯模里填。這種脫大坯的泥巴和扣小坯的泥巴不同,小坯的泥巴只用黏土合泥,而大坯用的泥巴里要摻上鍘短的草屑合成草泥。草泥合勻了填到大坯模子里用泥板抹平,曬干后就成了大坯。這種大坯拉力強,堅固,用來鋪炕面。大方坯鋪好了炕面再填上一層草泥抹平炕面,點灶火燒干為止。炕上鋪的是蘆葦席,灶膛鍋臺搭在外屋,離灶臺近的地方叫炕頭,另一端就叫炕梢。家里來了客人或鄉里鄉親來串門兒,主人就說:“坐炕頭上,炕頭熱乎……” 晚飯后,柵欄門上的鐵鈴當叮叮咚咚地響起來,串門兒的人陸續來了,挨著坐熱炕頭上。主人把炒熟的窩瓜籽兒端來,大伙兒圍著火盆嗑瓜籽兒,聽老人們講“瞎話兒”(故事)。什么盤古開天,三皇五帝,南朝北國,唐、宋、元、明、清;什么關公過五關斬六將、楊六郎鎮守三關口、十二道金牌調岳飛;孫猴子大鬧天宮、神仙騰云駕霧、大鬼頭青臉紅發、狐貍精變成美女迷人,一套一套的!講的人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你講一個,他講一個,一講就是大半宿,聽的人十分著迷,神思飄忽,那可真是莊稼人最美的享受呢! 如今,故鄉的茅草屋、石頭墻、籬笆柵子、叮叮咚咚的鐵鈴鐺、“繁榮”的小菜園都已成為陳年舊事,漫漫冬夜圍著火盆嗑瓜籽兒聽老人們講“瞎話兒”的場面也只是一種美好的記憶了,不變的是嵌在我靈魂深處的鄉風鄉韻…… >>>更多美文:散文閱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64t9v8tj 的頭像
    g64t9v8tj

    王其慧的評價推薦清單

    g64t9v8t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